


“ 你说,我这么大年纪了,走路也不行,总感生活是没盼头了,可是镇干部帮我制定订单养兔子计划,确实是个好办法,定期送来技术信息咱不说,还协调我儿子帮我代养,太好了,这样扶贫致富门路很真适合我!呵呵....”近日,在谈到镇上一些脱贫的新办法,沂源县鲁村镇舍庄二村的齐元生大爷一高兴,就会满面春风的这么说。
“说实话,好多贫困户之所以这么满意,主要俺镇要求这次扶贫要因人而异,实行了‘一户一策量身定做’,只有这样才能把扶贫工作落实到群众心坎上!现在,不光俺村贫困户们满意,周围的十多个村庄贫困户也是评价较高。”6月6日的早晨,在绿意葱茏的村里中心街道,村书记刘嘉华呵呵的解释。如今,随便走进某一个贫困村,‘一步小心’就会听到贫困户们由衷满意的点赞。
今年一开工,镇专门召开扶贫工作会议,镇村均成立了具体业务人员为成员的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一批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人员从事此工作,为打好精准扶贫工作攻坚战打基础。
“每个贫困村村情不同,每个贫困户实际情况也不同,所以我们根据户实施量身定做,一句话就是千方百计、三十六计抓扶贫!”在扶贫办公室,孙哲君主任一面兴奋的的解释,一面打开了一本厚厚贫困户的档案。
据其介绍,通过多种形式走访,对每一个贫困户进行了详细摸底,建档立卡,重点了解到每户的特长,贫困原因。并结合县里“万人脱贫奔康 1+1结对帮扶”活动开展,要求全镇的每名机关干部都要帮扶1名一般贫困户和1名低保户。同时要求所有包保干部以开展周二、周四“驻村办公”活为契机,根据其技术特长优势实行帮扶。并签订了《扶贫攻坚承诺书》,承诺脱贫任务,明确脱贫路径和脱贫时限,力争年底在全县率先完成脱贫任务。
“这样的帮扶实质是对胃口”帮扶,确实很精彩,比如说俺村,对于会种植管理的24户贫困户,引导他们发展各种经济园林;对于会养殖27户贫困户,引导他们发展各种畜禽,会打工的,根据他们特长,已经转移劳动力70余人,实现年人均增收4万余元。对于2名年老体弱,无技术特长的贫困户,村里还实施“美丽”扶贫,吸纳为村里月月领工资的保洁员,既保证了村容村貌美丽舒畅,又为他们增加收入........”
采访期间,笔者随便转悠几个省级贫困村,惊喜的发现,虽然他们好多脱贫项目大同小异,然而具体的贫困户却又所不同,例如说,土地流转引进了新型农业项目,引导他们进农业车间打工,除了这一稳定收入扶贫之外,家里新上的养殖项目或特色种植项目却不同,这就印证了该镇开展“一户一策、量身定做”的确是丰富多多彩!目前,该镇已有18个省级贫困村全部脱贫。
值得一提的,该镇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也是一大新亮点。通过这一措施,能随时还能及时掌握因病致贫等原因新增加贫困户,进一步摸清贫困户家庭情况、生产状况、致贫原因等,做到扶持对象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真扶贫、扶真贫。
眼下,随着‘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不断开展,许多镇村干部还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载体,认真实践,抓紧抓实。有力推动了该项工作的开展。年初,全镇共认定贫困户5429户,涉及人口9860人。目前,已脱贫2096户,5948人,脱贫率50%以上,提前完成了年初制定脱贫计划(张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