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新闻网讯:夏日里山东省沂源县鲁村镇于家石沟村色彩斑斓、花果飘香,村民李美英像往常一样,在家里吃过早餐后又忙着到家门口的沂源安信有机农庄打工。
“自从村里建起了有机山庄,土地流转才让我们家每年就有四份收入,把3亩土地流转给山庄每年收入3000多元,在农庄打工又是每月有3000多元,从村集体分得红利给俺买医疗保险和交水费,也算一笔收入,到了年底公司还有股金分红呢!哈哈!这不,俺们马上脱贫了。”谈及一年的收入,贫困户李美英高兴合不拢嘴。
如今,在该村像李美英能这样享受“四金”的贫困户不在少数,进农庄打工领薪金、流转土地收租金、入股发展分利金和村民享受村集体“红利金”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沂源县鲁村镇于家石沟村位于鲁村镇西南三公里,全村共有205户,58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6户,贫困人口285人,土地面积630亩,荒坡280亩,村民过去以种植玉米、小麦及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村民收入低,生产生活条件较差,是省级贫困村。
为了让该村尽快脱贫,2011年春天,在镇党委政府引导和支持下,村外经济能人李第章回家乡创办了沂源安信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安信有机农庄。通过积极协调,公司流转了本村及邻村山岭土地2000余亩,其中于家石沟村可达910多亩山岭薄地。目前,该公司已建成有机蔬菜采摘大棚31座,草莓采摘大棚27座,苹果、樱桃等采摘园600亩,薰衣草、红叶樱花、盆景葡萄为主体的婚纱摄影基地一处,已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以畅游都市农业园区,体验多彩田园生活”为主题的都市农业冬闲游及草莓采摘节,每季仅草莓采摘收入就达200万元
“说实话,连我自己也没想到,土地流转确实是脱贫的一个好路子,不仅让土地得到增值,我的公司得到迅速发展,还一下子给村民们带来了四项收入。”在一团团、一簇簇,白的像雪,粉的如霞的鲜花争俏枝头的经济园里,老板李第章喜滋滋的说。
据其介绍。这四项收入主要是:一是土地租金收入。公司按每亩500斤玉米、500斤小麦的标准每年定期兑付给村民,使村民每人每年有了1000元左右的固定基本收益。二是进农庄打工领薪金。土地流转后公司实行集约化统一管理,公司的发展需要劳动力,在用工上优先安置贫困户,常年安置产业工人100余人,年收入在1.5至3万元;季节性安置于家石沟村及周边村劳动力300余人,最高日工资可达100余元,仅此一项,每年可帮助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三是村民享受村集体“红利金”。通过土地流转每年村集体可增收20万元,村两委利用集体收入,每年为全体村民统一缴纳农村医疗保险全部费用,并为村民全部缴纳水费,同时给予60岁以上老人每月50元生活补助。四是入股发展分利金。通过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按照一定的程序将上级帮扶的25万元产业项目财政扶持资金量化为贫困户个人股金,入股到安信公司,实行所得收益按比例分红,确保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300元以上。
“按理说,还有一条为群众增收产业,就是通过举办各种旅游活动,发展农家乐又给许多贫困群众带来一定的客观收入,看来,旅游业脱贫也很值得推广!”李老板一高兴,又说出了一个增收脱贫新途径。
眼下,通过休闲纳凉、菜果采摘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现已带动发展“农家乐”三家,带动其他旅游相关从业人员30余人,仅此一项,每年可实现人均增收3万余元。(张纪峰、崔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