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地方 >
“不知”不是“借口”:一男子在平台发布不当视频,最后公开道歉!
时间:2025-05-13 18:43  浏览次数:

  “不知”不是“借口”:一男子在平台发布不当视频,最后公开道歉!

  山东新闻网:现如今,刷“短视频”已成为大众娱乐生活的重要方式,许多人喜欢以发布视频的方式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生活。也有少数“按键伤人”者,在社交平台发布污蔑他人的视频,以为躲在网络后面,一句“不知道这么严重”就可以“不用承担任何实际后果”。

  基本案情

  居住在某个小镇的张某与刘某是“酒友”关系,平时一起吃饭喝酒,在酒桌上称兄道弟,后因琐事发生矛盾。刘某在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上发布多条对张某有不良影响的虚假视频,所发的视频均有用户浏览、点赞、留言,对张某的工作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张某要求刘某立即删除该视频,并澄清事实,但刘某拒绝删除,认为视频账号是自己的,想发布什么内容也是自己的自由,张某无权提出删除视频的要求。无奈下,张某找了入驻社区的网格法官,反映了这件事,经过法官的耐心劝解、释法明理后,刘某终于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最终,刘某删除了该虚假视频,并向张某进行了公开道歉。

  法官说法

  网络不是私人领域,更不是法外之地,我们在享有言论自由的同时,不能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在人人皆有麦克风的时代,网民在发表言论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文明对话、理性表达,任何人都应对自身言论的真实性、客观性负责,切不可为发泄情绪、博人眼球而无所顾忌表达观点,甚至逾越法律“红线”,否则必将承担法律责任。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蒋香花)


分享到:
文章编辑: 陈秀荣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