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地方 >
山东省莱阳市:建强“四员”队伍 为高标准农田护航
时间:2025-05-29 10:48  浏览次数:

近日,在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纪格庄村的高标准农田里,连片的小麦正由绿转黄,饱满的谷穗,健硕的茎秆,长势喜人。

连日来,纪格庄村三合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国华,几乎每天都会来到田头“巡田”。“以前一个人种一亩三分地,现在有了高标准农田,一个人也能管理百亩上千的田块,高标准农田就是我们农民的致富田。可要用好、管好喽!”说着,李国华指了指胸前挂着的绿色名牌,上面印着“高标准农田日常管护员”几个字。

李国华介绍,作为高标准农田管护员,他不仅要不定期巡查高标准农田的各项设施、设备,包括平塘、塘坝、道路、管路、泵房等;还要检查高标准农田项目周边环境,防止非法盗挖土地,破坏高标准农田设施等。如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街道和农业农村局的农田“监管员”和“指导员”。

近年来,山东省莱阳市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确保高标准农田在建成后得到有效管护,持续发挥效益?针对“重建轻管”的痛点,该市创新建立“指导员+监管员+管护员+保险员”的“四员”队伍体系,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全过程、全方位、高质量管理,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建强“指导员”队伍,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动力”。莱阳市制定《莱阳市农田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办法》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操作规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同时,组建由市农业农村局、镇街、行业专家等参与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科学规划和全程指导。通过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合理布局“田、土、水、路、电”等高标准农田综合配套设施,确保项目选址、设计和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还聘请行业专家进行常态化督办指导,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

建强“监管员”队伍,为高标准农田管护聚“合力”。莱阳市织密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网,聘请项目区涉及村庄的熟悉情况的村两委成员、老党员、热心村民等担任监管员,对施工队伍、监理人员的日常履职和工程质量效果进行日常监督,从严从实打造“民心良田工程”。建立项目竣工公示制度,设立投诉热线,鼓励群众积极监督,通过建立项目竣工公示制度和设立投诉热线,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形成政府、社会、群众共同参与的监督合力,共同维护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质量。

建强“管护员”队伍,为高标准农田管护添“主力”。莱阳市结合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围绕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前期阶段,同步谋划管护机制,科学设置农田基础设施管护岗位,每个项目区根据设施配备情况,聘用2~5名责任心强的公益岗人员作为高标准农田设施管护员并颁发聘书。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更将高标准农田的管护责任细化到个人。同时,建立挂牌巡查管理制度,实施全链条跟进管护,实现了“田有人管、事有人做、责有人担”的良好局面。

建强“保险员”队伍,为高标准农田管护保“活力”。莱阳市利用工程项目奖补资金,引入政策性保险,创新建立“日常巡查发现问题+村庄及时收集问题+镇街集中上报问题+市局处置问题”的四级联动“保险+”模式,构建问题发现、研判、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项目出现风险时能够及时处理和赔偿,有效补齐质量监管难、技术力量薄弱、管护资金缺乏等短板,为高标准农田持续发挥效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创新“四员”建管模式,建成高标准农田77.81万亩,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率提升10%,亩产增加近百公斤。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创新管护模式,莱阳市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未来,莱阳市将继续深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工作,积极在项目区开展“随手拍”小程序试运行,探索更多创新举措和高标准农田管护新路径,为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分享到:
文章编辑: 陈秀荣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