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 >
杨老师31年诲人不倦:延年美意百世流芬优秀献礼我国第41个教师节
时间:2025-09-09 17:47  浏览次数:
  扎兰屯市记者徐曙光报道:在2025年9月10号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记者专程走入位于扎兰屯市区北部的兴华小学,慕名采访了数学、语文双科教学的模范园丁:51岁的杨延芬老师!这位有着25年中国共产党党龄的优秀教师,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兢兢业业31载,诲人不倦、桃李满园!
  
  杨老师20岁时从扎兰屯师范学校普师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到团结乡高台子村小学任教,从此步入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里教书育人!她在紧张工作之余,相继优秀完成了赤峰教育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的相关专业函授学习,光荣毕业、学有所成,并运用至日常教学中。 
  
  当小学高级教师杨老师被问到:“长大后可以当老师,是不是小时候萌生的美好人生愿望时?”她字斟句酌地甜蜜回忆说:“我最初的梦想并非当老师,但是机缘巧合,我考入了师范学校,之后顺理成章就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而且一干就是一辈子……”
  
  众所周知,无论是古代的“为人师范”,还是现代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都是一种理想人格的追求。杨老师就在教书育人的宽广道路上,脚踏实地践行着“师范”二字。她认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其在教书育人道路上始终坚守的准则!
  
  杨老师在三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孜孜不倦地学习业务,兢兢业业地提升自己,全力以赴地储备知识,让自己时时刻刻“充电”以求处于满格“待机”状态。她在教学上从不甘落后,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努力完善专业素养,及时给予学生传授最准确、最前沿的知识引领。
  
  杨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细致入微:“我平时和学生们相处,总会做到言出必行,用自己的诚信和友善,引导孩子们做诚实、有爱的人。我时刻注意自己言行举止,以自身为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我深知,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杨老师被问及所在学校,日常对教职工的规范、教导及教师间的业务交流时,她说:“我们领导始终把师德师风放在教师管理首位。从开学首次教职工大会,到年终总结大会,师德师风学习贯穿始终。平时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培训,让我们时刻牢记教育初心与使命……”
  
  杨老师介绍:“学校经常组织各学科教学技能及业务培训,以提升教学水平,鼓励教师间业务交流,引导青年教师多向有经验老教师拜师、请教,开展‘师徒结对共成长’活动,定期让优秀年轻教师进行公开课、示范课展示,让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面对记者的深入采访,爱学生、爱教学、爱学校的杨老师,激动自豪地分享她的工作与教学快乐:“我校时常分学科分享教学心得与反思、探讨教学方法;遇到教学难题时,同年组或同学科老师会同分析共研究,旨在寻找最佳解决方案,使教学氛围既浓厚又充满生机。”
  
  记者在深入的采访中了解到,杨老师不仅是令人赞叹的学科教学尖兵,还是使人尊敬的传帮带优秀代表,更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学生爱戴好老师!她教学经验丰富、教育学生和培育自家孩子同步成人成才的方针理念,既有共同点,亦有不同处。
  
  共同点是:“都把品德教育置于首位,知书达理有爱心和责任感的高尚之人,学业与生活皆能稳中致远;从小养成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坚持运动等良好习惯是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石;坚定树立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才会有无限前进的动力!”
  
  不同点是:“我对学生更侧重于班级整体引导和管理,采用通用教学方法和激励方式,关注每个孩子小进步;教育自己子女时,我给予个性化关注,根据其脾气秉性、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等,制定并及时调整更具针对性的培养计划,让主动求知在亲子互动过程中完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杨老师谈起自己的学生时,欣慰与自豪之情悄然绽放在她白皙又和善的脸庞上,让人即刻了然于心地接收到她传道受业解惑的荣光与快乐!
  
  她说:“我们班小涵刚入学时胆特小,不举手发言也不和同学交流。我每次上课都用眼神热情鼓励她,私下常和她谈心,帮她梳头发,扎漂亮辫子,大课间带她与同学做游戏,跳皮筋和大绳。经一年努力,她胆子变大了,能与同学欢乐游戏、说笑,更自信大方上台讲故事了。”
  
  “看到一个个‘小涵’们的变化,我感到特别自豪,觉得自己的付出特别值得!小学教师所面对的孩子近乎是一张白纸,我们教他们第一次握笔、朗读、解题,在其人生当中无数个第一次都有我们来参与,作为孩子们人生的启蒙老师,我们既深感荣幸,又肩负重大责任!”
  
  “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亲和力十足的杨老师深情地说:“每当同学们开心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我今天…’时,我的心里就特别暖。因为我得到了纯真孩子们的信任与喜爱,就仿佛是收到了人生最美的嘉奖!”
  
  十五年前杨老师教过的学生小吴回忆说:“杨老师是在我班多年没有固定数学老师教学情况下,六年级时教我们的。她和蔼可亲,语调温柔,讲课深入,认真负责。每次考试后她会找每位同学谈心,沟通成绩起伏原因,抚平学生焦虑心情,她还会共情与学生一起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杨老师俯首甘为孺子牛,在教书育子成功路上,闪着光、发着热,是实实在在令人羡慕和啧啧称叹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她培养的学生性格开朗,成人成才,建设祖国;她教育的子女,情绪稳定,积极向上,成绩优异,是在读985高校研二学生。
  
  杨老师在直击现今所面临的生源骤减困境时,满怀社会担当地提出了自己常年驻守基层教学大舞台的独到见解。
  
  一、应对方法:打造本校“少年军校”特色品牌,强身健体,突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美篇等活动,让社会看到孩子得到卓有成效的特色培养。每年下学期让周边幼儿园进校体验、参观,提前使幼儿熟悉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吸引生源。
  
  二、科学建议:开展针对小学生家长的教育讲座,分享科学育儿方法和小学阶段孩子的成长特点,让家长充分了解小学校的教育理念及优势,增强家长对学校的高度信任。同时,利用线上平台,发布文图音像并举的学校趣味课堂活动视频、学生作品等,扩大学校影响力。
  
  三、延伸举措: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如环保小卫士进社区宣传环保知识、参与清洁行动,既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又让社会更了解学校育人成果,吸引更多人入校;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贴心教育服务,如一对一学业辅导、心理健康咨询等,真诚传递学校关怀。 
  
  杨老师展望教育未来、勾画教学蓝图,既无限感慨,又满心憧憬:“我希望未来的小学教育,能有更多实用且有趣的实践活动融入课堂,让学校成为孩子心中充满爱与欢乐的园地,都能在此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尽情释放天性,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又充满活力的基础。”

分享到:
文章编辑: 陈秀荣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