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 >
规范人损伤残鉴定标准适用,净化司法鉴定的建议
时间:2025-06-11 13:31  浏览次数:

作为长期从事司法实务的律师和政协委员,笔者在办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发现,伤残鉴定标准的适用存在着混乱的情况,一些鉴定机构选择使用《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标准,而另一些则选择使用《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由于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不同,导致鉴定意见的宽严不一,造成了混乱的局面。根据不同的鉴定标准,得出的鉴定意见和赔偿金额也存在巨大差异。从而引发诸多的不合理赔付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

当前,鉴定标准适用混乱已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和问题,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亟需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1、鉴定环节存在制度性漏洞由于标准不统一,鉴定机构在选择适用标准时存在较大自由裁量空间。实践中,部分鉴定人员为迎合当事人需求,故意选择对其有利的标准进行鉴定,甚至出现 “人情鉴定”“关系鉴定”等乱象。更严重的是,因鉴定标准混乱,即使发现鉴定结论存在问题,也难以追究鉴定人员的法律责任,导致鉴定环节的公正性缺乏有效保障。

2、“黄牛” 现象导致案件调解无望。这些年,在人身损害案件处理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为伤者“服务”的“黄牛”。“黄牛”介入伤残鉴定过程与部分鉴定机构或鉴定人员相互勾结,影响鉴定结果的公正性,使得鉴定结论严重偏离真实伤情。这不仅让受害方无法获得合理的赔偿,还使得原本可以通过调解解决的案件陷入僵局,最终只能进入繁琐的诉讼程序。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司法资源,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司法公信力受到严重冲击。普通老百姓难以理解为何同一伤情会得出不同鉴定结论,进而对司法机关的公正性产生质疑。特别是在涉及弱势群体的案件中,这种标准差异可能导致赔偿金额不足以弥补实际损失,加剧社会矛盾。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司法部门针对上述现象,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文件,确保司法鉴定工作客观公正,但要从源头上理清司法鉴定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切断“黄牛”的利益链,仍需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为此,建议:

分享到:
文章编辑: 陈秀荣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ad